第一书记带头打下扶贫产业园建设的第一根桩基
第一书记组织村干部及驻村队员协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个子不高、带着眼镜、斯文腼腆、轻装简衣,略显书生气……这是横县镇龙乡合源村村民们对威宁资产公司派驻第一书记罗植仕的第一印象,看着这个稍显文弱的第一书记,村民们有些担忧和质疑——“一个从城里来的年轻毛头小伙,能适应农村的生活?能在村里安心工作?能带领我们脱贫致富?”但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村民的质疑和担忧消失了。
朋友圈带货 销量火爆
2018年4月,罗植仕在入户走访排查登记时发现村民们种植的红薯、生姜、酸笋等农产品都滞销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村里的种植户大多是老年人,出行不方便,往返路费增加了成本,以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罗植仕十分着急,心想,这些都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城市居民非常推崇,如果不能够帮村民销售出去,放在家里坏掉就太可惜了。
经过一番思索,罗植仕主动当起了“朋友圈合源村土特产代购”,也动员村干部一起将合源村特色农产品晒到了微信朋友圈进行试销,没想到当天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点赞,并收到了许多订单。同时罗植仕还积极寻求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威宁系统员工、承租户消费需求及工会采购农产品助推脱贫等活动,实行红薯、生姜等大批量集中销售,订单更是爆满。
此后,罗书记经常被朋友圈催单——“罗书记,土鸡下蛋了吗?想囤货。”“罗书记,红薯还有团购吗?”······随着订单的增加,人手不足时,罗植仕又主动当起了“配送员”和“搬运工”,周末不辞劳远驾驶他那辆“扶贫先锋号”小汽车从村里送货到南宁。近年来,通过朋友圈宣传,合源村累计销售红薯、生姜、酸笋、土鸡等10万余元。农产品从“滞销”变成“畅销”,罗植仕因此获得了村民给予的合源村“第一带货书记”的美称。
补短板产业 散养土鸡
合源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8%,自然环境比较优越,但由于缺乏青壮劳动力、种养底子薄、农田耕地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民收入低微,其经济收入仍以外出务工为主。为改变这种状况,罗植仕组织村两委、群众代表商讨村集体事宜,集思广益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决定将“帮眼前”和“扶长远”结合起来,利用扶贫资金在林间选址搭建生态土鸡扶贫产业示范园,确立大规模发展林下散养土鸡弥补当地种植业短板的基本思路。
由于没有大规模养鸡的经验,罗植仕可谓操碎了心,村干部意见不统一,他要互相沟通;村民担心挣不了钱,他要撑腰壮胆;养殖没有技术,他要主动去学习讨教。他多次组织会议讨论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多日奔赴南宁市各大建材市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分工协作,购买材料、场地平整、搭建鸡舍、水电安装等,每个环节罗植仕都要亲自参与。
2019年9月,产业园(一期)建成完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具有养殖技术的企业培养村民养鸡技术。2020年底,顺利销售4万羽成禽。林下鸡销售顺畅,村民致富的“心门”慢慢打开,扩大规模的需求就在眼前。2021年春节过后,罗植仕又马不停蹄争取项目资金,开工建设产业园(二期)项目,努力实现规模化养殖,壮大集体经济。
多渠道开源 致富增收
合源村除了以产业园主要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散养土鸡以外,还争取到了12KW村级光伏发电站、开发23亩的桃金娘种植基地、入横县威林木业投资有限公司保本分红等辅助项目,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真正实现固本开源,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充分激活了村民干活增收的积极性,为合源村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合源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10万以上,远远超出年初计划的5万元村集体收入,集体经济“水缸”里的水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民生工程建设紧跟步伐。近年来,合源村屯道路硬化、饮水改善工程、危旧房改造、改厨改厕、产业项目建设等一项项工程得到落实。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欢喜展笑颜。一连串的举措,不但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好、把好事办好,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群众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潘靖予 黄欣/文 肖宜帆/图 编辑 黄欣)